查看原文
其他

“​流量已死,内容永生”!为什么大明星鹿晗、诛仙、佩奇,打不过小哪吒和小破球?

Wonderfull 互联网思想 2021-02-22


流量已死,内容永生


“人应当是精神性的存在。”——马克思


王方/文


为何《诛仙》《上海堡垒》口碑凉了,而《哪吒》《流浪地球》火了?


为什么大明星周星驰、鹿晗、肖战、佩奇,打不过小哪吒和小破球?


为什么靠刷明星流量的电影都被抛弃,而有内容的电影却越来越受欢迎?


为什么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撂下话:拼多多未来是costco+迪士尼?


为什么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也说,其实优质内容才是竞争力。


为什么百度买了知乎,而今日头条收购互动百科?


为什么罗振宇认为:未来交易入口应该是知识,而不是流量?


答案正是:流量已死,内容永生。


研究出这个问题,对内容产业未来有着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


想要证明这个答案,却不一定容易。


长时间来难以下笔,因为有太多的案例,不断刷新,曾一度会挑战我的认知。


比如,最近一部有明星流量的《诛仙Ⅰ》一举成为中秋档的票房冠军,其首日票房1.42亿,也是中秋档唯一单日票房破亿的影片。一度颠覆了人们对流量明星票房败局的认知,舆论又掀“IP+流量”大讨论。


有人问:《上海堡垒》关掉了“IP+流量”的大门,《诛仙Ⅰ》能够挽救吗?


目前的数据显示:一边是《诛仙Ⅰ》上映11天票房3.65亿,一边是口碑跌到5.3分,网上吐槽层出不穷。从尴尬的演技,毁经典的改编再到奇葩服装和造型,让观众们纷纷表示很失望。与之伴随的是,《诛仙Ⅰ》的票房增长开始进入缓慢通道。




其实,有人分析过第一票房突破1亿原因是肖战、孟美岐粉丝的功劳,肖战粉丝在44城包场,孟美岐粉丝在52城包场。包场行为抬高了上映起初的票房,不仅冲高了首日票房,还能够影响院线经理对影片判断,提高影片的排片。然而,从影片票房走势上看,粉丝的影响并没有真正起到过多作用,和《上海堡垒》一样,从第二天开始票房急剧下降,之后便再无起势。据统计:《诛仙1》首日1.42亿,次日8400万,第三天4300万,到9月16日2000万也不到了,走的是典型的“IP+流量”票房断崖式下跌的路线。


肖战的粉丝们,也确定非常努力~~



有人算了笔账,即便像鹿晗这样在微博【超话】上看来有超438.8万粉丝的顶级流量明星,若每位粉丝都进入影片观看一次影片,按35元的平均票价看,贡献的票房也仅有约1.54亿元的票房,对于影片3.6亿元的成本来说,显然不够。【超话】肖战 有253万粉丝,如果每人贡献一票,不过是8855万。【超话】孟美岐46.9万 帖子292.7万粉丝,每人贡献一票,不过1亿。


当然,正是有了明星和粉丝的努力,《诛仙Ⅰ》上知乎热榜,微博热搜,像“谜一样”:甚至还有央视点评《诛仙》,一度的热度成功吸引很多网友的注意力。但结果却不人意,从豆瓣的排名前五的留言可以了解这部电影到底问题出在哪?



很多说明星,但这仅是明星导流的方式,而演技仅是内容的一部分,但大部分则是基于原著的电影创作。


原著粉在网上就表示很受伤……





还有网友评价:明明是仙侠剧,却当成武侠拍,想象中的御剑飞行成了骑马代步,仙山斗法变成了峡谷打架……


如何来评价《诛仙Ⅰ》这个部电影?


很多人认为以成本仅5000万元左右,3.65亿的票房,要比成本高达3.6亿元、票房仅1.2亿的《上海堡垒》好多了。《诛仙Ⅰ》重开“流量+IP”的大门?


关于“流量与内容”这个话题,我曾在《独家揭秘迪士尼CEO伊格尔的颠覆性新思维》里探讨过,两家伟大的企业迪士尼和苹果的内核是:媒介是内容和科技的交汇。而迪士尼的内核是内容为中心,正如迪士尼创始人华特 · 迪士尼说:“只要世界上还有想象力存在,迪士尼乐园就永远不会关门。”其实,想象力除了科技密切相关,还是内容,故事本身,而这才是电影的吸引观众、永葆青春的核心。


为了更好来研究电影,不妨就分为媒介和内容。媒介是什么?用传媒大师麦克卢汉的话来说,媒介即延伸。而在互联网、科技时代,媒介与内容,越来越变得密不可分,甚至可能会混淆。


比如,国内电影,一度迷信明星、流量、过度营销、病毒炒作,被当成是内容。实际上,这些与院线、网络、手机等都是媒介。而核心的内容是故事。


对此,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电影?


我认为:电影之所以难以来定义,在于它所表达到东西和所代表的社会意义比较丰富吧。120分钟的影片可以承载你能想到的所有时间、空间、影、音、像等诸多元素,加之电影特殊的制作方式,可以表达出与其它艺术截然不同的视听效果,如同梦境,身临其境般。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信:电影的真实性。电影是一门求真的艺术,并非许多人眼里的“虚假”与“虚无缥缈”。正如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曾出版经典评论集《电影是什么》)所说:“银幕世界不能与我们的现实世界对立,银幕世界必然是现实世界的替代,因为宇宙概念本身就表明它在空间上是独一无二的”。


回过头来再来说说《诛仙Ⅰ》,在原本要在内容、IP上获胜的电影,最初一两天却胜在了流量上,但最终会还是要回到内容口碑上,否则,则视为一种透支。从票房的逐日下跌可以一斑。


虽然,表面《诛仙Ⅰ》成本不高,5000万左右,但隐性成本不低,未来必然影响电影《诛仙II》及周边产品。


但从容中讲,《诛仙》这部小说有不少粉丝,连载长达16年,人气经久不衰。《诛仙》可谓是创造了一个气势恢宏的仙侠世界。该书全网点击过亿,被称为“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圣经”。可以说,从2003年以来,凡是奇幻小说的书迷,没有不知道《诛仙》的;凡是武侠小说迷,更是无人未读过《诛仙》。


如果《诛仙Ⅰ》电影或不佳,但丝毫不影响《诛仙》小说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追捧。数据显示,电影上映期间,QQ阅读《诛仙》小说全平台总收入增长11.7倍,阅读量增长11.7倍;起点读书《诛仙》原著阅读量增长8倍,收入增长10倍以上;红袖读书《诛仙》作品点击量较先前提升300%。


反过来讲,尽管演员、导演很卖力,但《诛仙》小说内容才是电影大卖的基础。与此同时,电影对内容挖掘不够,才导致口碑不佳。最终难抵达像《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那样的票房奇迹!


这个案例,再次证明“流量已死,内容永生!”


我想在这里,作一个解读,流量并非不好,而是互联网的人口流量红利已结束。目前的电商获客成本已高达200-400元。曾宣称”后流量时代,只有错位竞争才能生存“的拼多多的获取成本也有80元,最高也到过286元。如果用流量思维,算成本在电影票价上,几乎每张票都将是亏的。


拼多多CEO黄峥曾对媒体说:我曾对腾讯的人说,腾讯做电商失败是因为他们理解电商就是流量×转化率=GMV。流量逻辑在今天是无法成功的,腾讯有全中国最大的流量,投了一堆垂直电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腾讯早成了。


这里就像,很多人,包括电影人,随便一想,如果有1亿人进电影院,每张35元,就有35亿了,这种算账方式太简单了!其实,对这种问题,就要反过来想:这1亿人为什么要进电影院,且只看你的电影?有什么好处?如何让他们知道?并心甘情愿掏钱买单?

这里需要”内容思维”。


“内容”就是解决人们所思、所想、所欲,“内容”也即产品,要解决人们的贪、嗔、痴。


也难怪,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也说,外界认为推荐算法是公司业务核心,其实优质内容才是竞争力。


连创始人黄峥撂下话:拼多多未来是costco+迪士尼。


因为内容才是连接一切、成本最低的媒介方式。


2019年是中国电影值得研究的一个年份。


让我们以流量、内容的方式来解读一下:为什么流量已死,内容永生!


2019年初,一个短视频《谁是佩奇》刷屏了,这是典型的媒介性营销,但对《小猪佩奇过大年》电影的票房拉动,似乎不明显。甚至被媒体称为《小猪佩奇过大年》票房惨败,并发表感慨:《小猪佩奇过大年》是“诈骗片”,《啥是佩奇》当初感动了谁?


从豆瓣、猫眼的口碑评价来看,《小猪佩奇过大年》评分都低,豆瓣是3.9分,猫眼是5.6分,而且不少人点评剧情很差。


《小猪佩奇过大年》票房1.2亿,目前单日票房已不能与《熊出没:原始时代》相提并论了,《熊出没:原始时代》累计票房6.8亿元,远远高于《小猪佩奇过大年》。


剧情比较敷衍。影片全长81分,超过一半是真人表演。


从以下的评论里可以找到一些原因:



其间原因,可能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其根本上,周星驰电影正在滑入媒介化、明星流量的陷井之中,而忽视内容的更新,比如这个电影基本是《喜剧之王》的内核的翻版,是典型新片靠老片刷流量。然而……~


周星驰复出在拍摄《美人鱼》更是创下33.92亿票房之后,今年星爷拍摄的《新喜剧之王》却惨遭滑铁卢,上映后差评蜂拥而至,很多网友纷纷指责卖情怀,剧情老套等,最终在差评的影响下,一个月票房仅6亿多,跌出春节档前四的位置,周星驰本人也表示很无奈……


当然,《新喜剧之王》,并非周星驰不努力,也不是失败,而是没有让观众获得“意外惊喜”!


对于观众而言,内容即产品:是跟随性产品、模仿性产品、改进性产品,还是颠覆性产品?


很显然,《新喜剧之王》并非颠覆性产品,只是复制或改进了原来的《喜剧之王》。


而与《新喜剧之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浪地球》则是一个颠覆性产品,在国产电影中开创一个新的品类:中国科幻片。当然,背后依托就是超级IP刘慈欣。


众所周知,国科幻片代表着电影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烂片极易糊弄观众,也会被观众打低分,甚至被骂。而诚心投入是基础。《流浪地球》的成本是3.2亿,即便电影有吴京、吴孟达、李光洁等多位大咖加盟,但主要演员还是启用新人,这也大大节省了演员成本,然而作为一部科幻片,电影在特效制作上耗资巨大,甚至面临投资方中途撤资的情况,导致影片险些夭折。据称,吴孟达吴京零片酬还投6000万。这就是看好中国首部科幻片的颠覆性的力量。


不得不提的,还有一部同步上映的,也是超级IP刘慈欣作品《乡村教师》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这是一部由宁浩执导, 黄渤 、沈腾等主演的科幻喜剧电影,于2019年2月5日在中国上映,但票房收获了22.03亿,投资成本约为4亿元人民币。如果从电影产品类型上来说,应该属于喜剧,属于改进性产品,无法获得像《流浪地球》现象级关注。从宁浩、黄渤、沈腾组合上看,《疯狂的外星人》大有流量明显操控痕迹。豆瓣只给出6.4分。


同期还有韩寒导演的《飞驰人生》,收获17.18亿的票房,成本多达五亿。该片主演沈腾的出现,更是表现在刷流量上。豆瓣给出6.9分。


而《流浪地球》观众分数高达7.9分。


那作为一部科幻大片的,同样是借助作家IP江南作品的《上海堡垒》上映,在观众眼里,只能算是一部跟随性产品。尽管《上海堡垒》历时5年成本3亿,但上映时间晚于《流浪地球》。当然从观众吐槽中,可以看到该片的评价不一,有人就认为:《上海堡垒》不是科幻,更像一场灾难:《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翻开了新的一页,《上海堡垒》成功的让这一页合上了!



有网友更是评价是:《上海堡垒》 本片综合了多种类型片元素—《情书》(日式纯爱暗恋风)+《深夜食堂》(片中面条馆深夜食堂风)+《独立日2》(外星侵略母舰视效+鹿晗约等同于AB角色+保卫地球的主旋律)+《2012》(灾难片里的天崩地裂)+《变形金刚》(外星侵略者是动作僵硬的丑陋版变形金刚)+《洛杉矶之战》(人机近身肉搏)+《安德的游戏》(操纵无人机)。可惜影片剧情是七不像的bug满天飞……,

所谓想要的太多,反而获得最少……最终观众打出了3.1的口碑。




关于《上海堡垒》,这典型的“流量”模式的终结。在这里,并非都是明星演员或是流量的错,而是把流量误当作“内容”,以为流星明星可以保障票房,其实,如上已分析过,以鹿晗超级粉丝都算上,也不过1.54亿票房。所以问题只能算在内空上。


当然,2019年度不可忽视的“内容为王”的电影还有:《哪吒之魔童降世》。


名不经传的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超越《流浪地球》也是一个意外。

据猫眼专业版票房数据,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超过《流浪地球》的46.5481亿,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榜第二。第一名是《战狼2》,票房为56.8306亿。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发微博称:“热烈恭贺:小哪吒票房超越小破球,成为中国影史新亚军!


小哪吒,抬头向前,继续冲!



同时,郭帆还发了一张图,并表示,这张才是真正的贺图哈

↓↓↓



8月29日晚, 《哪吒》票房即将超《流浪地球》时,郭帆就发文称:小哪吒,戴上头盔继续冲!同时还发了下面这张图↓↓↓



《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两部2019年“内容为王”的电影形成了良好互动。

相对比,《流浪地球》3.2亿成本、《战狼2》超2亿的成本,《哪吒》制作成本仅6000万,可以说是“内容为王”最成功的典范。之前的成功案例,同样的6000万成本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获取了9.56亿元总票房。(成本不含推广、宣发成本)


我认为《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是“内容为王”,也是一个颠覆性产品。继续在中国动画电影萌芽之际,再上一个台阶。哪吒,这个形象在中国神话及儿童市场占有独特的地位,应该是IP普及性较强。但老故事需要重新解构,亦即在影片中点燃“我命不由天”的精神。当然,影片内容也引发不少父母不能理解改编较大。然而,这却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创新之处,注入了导演的想法,有了新的灵魂。


总结起来看,以流量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正在走向没落。


靠明星刷流量的电影,正在被靠硬核内容故事支撑的小成本电影不断逆袭。之所以说,我说“流量已死”,除了获客高成本外,还有大量的假流量,害用户久矣!


2 月 23 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惊人’数据的秘密”新闻专题,批评流量明星数据造假。并举例说,不久前,某艺人发布了一条宣传新歌视频的微博,获得了超过一亿次的转发。


根据此前微博 2018 年度盛典“V 影响力峰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微博月活跃用户高达 4.46 亿,而日活用户超过 2 亿。也就是说,相当于每五名微博用户当中,至少有一人转发了该艺人的这条微博,数据很是惊人,简直是匪夷所思,明显不合情理。而且,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流量明星”的微博粉丝数量都超过数千万,甚至上亿,平时所发的普通微博,都能获得高额的点赞、转发量、评论量,但评论内容质量非常低,绝大部分就是用表情包、重复性内容刷屏凑数。


而在 1 月份,人民日报曾发文《谁在给流量数据造假打造温床》,批评“唯流量论”,作为平台方之一的新浪微博首当其冲,随后发布新规:转发、评论设上限 100 万。

而电商行业的刷单行为,一再被曝光,被消费者所痛恨!


网店刷单再一次被央视点名,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店家的违法现象层出,还说明了有些商家的营销思维依然停留在流量为王的旧时代,单一地认为刷单是提高搜索排名的唯一手段。


然而,自进入到电商时代以来,各大电商平台的流量就是有限的,为了增加店铺的曝光量,许多电商卖家都采取了刷单这一方式来增加流量,从而让自己店铺的商品在搜索排行中更加靠前,以此增加销售量。但这就是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




好在2019年1月1日,《电商法》正式实行,《电商法》第十七条明确将“刷单”行为定性为违法行为,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互联网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

以内容为中心的模式,正在一 一击破传统商业壁垒。

对电影产业来看,流量明星,正被小成本电影所击败。

对互联网行业而言,BAT流量,正在被TMD的内容及服务突破。

对于社会而言,内容也正在改变公共政策。

2018年一篇刷爆朋友圈的《疫苗之王》:是国内首例自媒体改变公共政策的经典之作。



大家可以想象:《我不是药神》30.7亿人民币票房,也触及了公众较为敏感的领域,如果这电影出现在格列宁进入医保之前,一样会达成这个的社会影响,当然该电影也引起了高层的关注。当然,这部电影正是个借助了主人公的故事,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内容,并得到观众的认可。


为什么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撂下话:拼多多未来是costco+迪士尼?


拼多多CEO黄峥说:如果我们闭上眼睛畅想一下下一阶段的拼多多。你可以想象它是一个将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多维空间。它将是一个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而非时下流行的集中式超级大脑型AI系统)驱动的“Costco”和“迪士尼”(即集高性价比产品和娱乐为一体)的结合体。


黄峥认为,拼多多是人的逻辑,我们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后期会过渡到机器推荐物。拼多多APP里几乎没有搜索,也不设购物车,你可以想像把今日头条下的信息流换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


我的理解,就是“内容为王”。


以人为中心,价廉物美的“Costco”是“内容”,“迪士尼”更是“内容”。


如果说,传统电商是人找信息,现在却是信息找人。


信息流即内容。对于今日头条来说,就是通过推荐算法让信息找人。


7月29日消息,据晚点LatePost消息,近期举行的6-7月CEO面对面会上,张一鸣说,如果没有搜索场景的拓展和优质内容,今日头条的增长空间可能只剩4000万DAU。字节跳动的主产品今日头条正在艰难度过1.8亿DAU的增长瓶颈期。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还说,外界认为推荐算法是公司业务核心,其实优质内容才是竞争力。


话未说出不久,8月12日,知乎宣布完成F轮融资,总额 4.34 亿美元。这是知乎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轮融资,由百度和快手联合投资。


而随后传出消息,今日头条系在内容方面进一步扩张,字节跳动已完成对互动百科的全资收购,持股100%。


媒体分析:拿百科词条来举例,百度有百度百科,搜狗有搜狗百科,360有360百科,这是用户获取信息的基本参考,也是搜索引擎的基本标配。由此判断,这是字节跳动布局搜索引擎必须要做的事情。


其实,我认为,仍跳不过“内容为王”的逻辑。因为百度缺专业度的知识内容,而今日头条已经打造自已的悟空问答,且挖了不少知乎资深圳大V,而唯缺的是百科类内容。未来今日头条仍需要在专栏、小说、甚至音乐上布局。


其中,腾讯、阿里都有文学。


据腾讯系阅文集团发布的2018年全年财报,公司2018年实现总营收50.4亿元人民币,是竞争对手掌阅科技的2.65倍,同比涨幅达23%;净利润9.1亿元,是掌阅科技的6.7倍。


今日头条小说频道已启招收原创作者的动作,未来是否有可以对标的收购标的,尚不得知。


腾讯音乐近期遭反垄断调查,可能会给头条一点启示。


当然,还有一块最具想象空间的是教育版块,知识版块。


罗振宇认为:未来交易入口应该是知识,而不是流量。


罗振宇谈到,在以往交易能力的稀缺和议价能力的稀缺的时代,流量和价格很容易成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交易入口,这也是电商热火的原因所在。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发展,“人格”开始成为第三代交易入口。但是罗振宇也谈到,“人格成为交易入口”的缺陷在于不确定性,所以也不会持续太久。这一点在,近期在9月27日晚,全通教育官宣: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验证了这一说法。当时全通教育(300359.SZ)宣布拟15亿收购杭州巴九灵96%股权。


而未来第四代交易入口,罗振宇认为是“知识”。“很多人不是缺乏消费意愿和能力,而是缺少知识。”这个知识也许是经验、也许是见识、也许是对这个世界多样化的认识程度。


罗振宇说,“就像你不知道新年音乐会,你就不会想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去;你不喜欢滑雪的乐趣,瑞士旅游对你就没有任何吸引力。”他甚至断言,“未来的卖羽毛球的大佬一定是羽毛球教练或者相关专业的人,握有知识才能产生交易。”而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作为商家和个人应该如何自处?在罗振宇看来,简单的十二个字—“占据先机,精进自己,分享他人”。


由此,罗振宇开启《得到APP》《得学大学》的创业创新之路。


说到教育,这也是马云将全进投入的一个行业。未来的教育可能是终身教育,由于互联网、科技的推动,教育也将无处不在。这将是一片大蓝海……


"流量已死,内容永生"。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换句话说,


如果说流量会枯竭的,只是内容才能生生不息!

相关文章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联系方式:商务合作、投稿及内容合作,请联系后台小编

或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